裕安区狮子岗乡杨店小学 杨安全
参加工作已经有九年多了,回想自己所走过的历程,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失败的消沉和不振。但是更多的是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爱岗敬业是师德建设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这一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要为人师表,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厚此薄彼、见利忘义、搬弄事非……这些毛病出现在别人身上,影响的可能是几个人,而出现在教师身上,贻害的将是几十几百乃至更多的孩子,所以教师要有一颗公正的心,处理好对学生的严爱关系,做到严而不苛,爱而不溺。要知道,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自信;在羞辱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自卑;在平等中成长的孩子,他将会学会公道;在埋怨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责怪;在偏爱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嫉妒;在欢愉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开朗;在谎言中成长的孩子,他将学会欺诈。一个人真正得到真挚的爱,才会真正战胜自我,战胜一切困难。用真挚的爱去爱护每一位学生,学生也就会更加尊敬信任老师。
在我从教九年生涯中,发生过一件事,对我教育很大。会使我终身难忘的。也作为一个教训,时常提醒着我。
那是2001年,我刚参加工作,在我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他患有先天性语言障碍,说的话只有他的家长才能听懂。经常引起学生哄堂大笑。为此,他的家长很苦恼,家长告诉我们,从他会说话起,就走上了漫长的求医之路。但由于是先天,都没有成效。在一次上课时,我让学生做书后的课后训练,我先做了讲解。下课了,我把作业收了上来,同学们都写得很好。我做了批改。当我看到了一本做的很糟的作业本时,我不假思索地用红色的笔写了一个很大的“傻”字。过了几天,他的家长找到我,我才想起了这件事。他的家长面带委屈的说:“他回家就哭了。我们问他是不是有人欺负他了,他不说。在家长的追问下,他才把书给爸爸看。当时可把我气死了。您写了个这么大个“傻”字,他能不伤心吗?”我当时心里还自己叨唠,有什么呀,大惊小怪的。接着家长又说:“我知道我们的孩子是傻,就是因为他傻,我们才更怕别人说的。”家长的表情是很痛苦的。我听了家长的话,脸上火辣辣的。后悔极了。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不加思索的写了一个字。可是给孩子心灵深处留下了极大的创伤,是很难磨灭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打击。更可怕的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给留下的。我伤心的哭了,向家长不停地道歉,家长说看在我年纪小,刚参加工作,态度又好,不追究了。我很感动,也很不安。我的行为严重地违反了一个教师的师德。这是与年龄大小是无关的。现在想起来。在那时要是有很多学习这方面知识的机会。无论如何,我也是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一定要弥补。深刻认识到错误后,我主动找孩子,向他承认错误,说老师现在很后悔,不应该这样做。并给他换了一本新书,带着他补作业,重新做完了又进行了补批。他看到了红色的大对勾和鲜明的“优”字时,他高兴地笑了,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对我道谢。我感受到这个孩子是那么的可爱。我很不好意思,也很惭愧。由于家长与我的见面,使我深刻受到了教育,杜绝了更大的错误出现,也及时抹去了留给孩子心中的阴影。这件事时常在我脑中浮现。我感谢家长的宽容。感谢家长让我深刻意识到不讽刺挖苦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留在学生心中的应该是鼓励,尊重。因为一点小事,不及时处理,也许就会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
随着教龄的不断增长,我深刻地认识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关爱他们,更多的是尊重他们。我知道自尊心人皆有之,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的前提。
我班有个学生叫卢仕友。他的脾气很犟,很多时候明明是自己错了,却还固执己见,不能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记得有一次,是卢仕友组做值日。就在前几天,有几个同学反映卢仕友总是不认真做值日。这一天,他又在未做完值日,其他组员还没走时,私自背上书包走出校门。正巧被我送完学生回来碰上。我把他叫回教室,要他把扫得不干净的地方又打扫了一遍,并让他把废纸倒掉。这时其他同学已经完成任务,经我同意回家了。他原想去倒桶,可不知为什么,刚刚拎起垃圾桶却又突然一摔,气呼呼地说:“我不倒,干嘛让我倒呀?”看到他这种表现,我十分生气,真想大声训斥他一顿,说明之所以让他倒,是因为他以前总偷懒,值日全靠别的同学做。今天的结果是他咎由自取。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我牢牢记着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的话:“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是啊,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学生接受正确的理念。“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讲,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个性与修养时刻影响着学生。如果这时我大声训斥,不但起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弄僵师生间的关系。他真要“犟”下去不倒,我反而不好办了。想到这儿,我决定“熄火”。使他那颗躁动的心恢复平静。于是我压低声音,耐心地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倒?为什么要早走?是家里有事吗?如果你真有事,可以跟老师说,老师可以让你走。”沉默,他不回答。我又问了一遍,他说:“没事。”“那好吧,去把废纸倒掉。”我语调虽然不高,但语气中透着坚决。倒完垃圾回来,卢仕友问:“老师,我能走了吗?”听得出,他的“犟”劲已经过去了。这时我又把我刚才要说的话对他讲了一遍,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自己最后走的原因。这件事后,卢仕友好了许多。可过了不久,他又犯了一次犟脾气:一次,课外活动时,他坐在乒乓球台上说什么也不下来,理由就是自己先占的台子,可他却不打球。一些同学好言相劝,让他下来跟大家一起玩,可他就是不肯,影响了别的同学玩,真是蛮不讲理。对此,我仍然是没有“训斥”,而是针对他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让他自己下了乒乓球台子,在炎炎的烈日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了他一节课。使他认识到蛮不讲理,一味地耍自己的犟脾气,对自己一生的成长都没有好处:因为这样做是抱着自己的错误不放,固执己见。不仅如此,我还在学期末,在他的评语中给他这样写道:你有个性,但要记住学好本领表现自己,要虚心、谦让。老师相信你,在新的学期会做的更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卢仕友的犟脾气改了许多,能跟同学融洽地在一起,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再也没有发生上述现象。
教育无小事,处处都育人。作为一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我会尊重孩子,用自己的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沈孝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