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岗乡查婆店小学 金伟
2001年3月,第一次踏上心目中最为神圣的讲台,从被学生称作老师的那一刻起,我就深感肩头的重任。成为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便成了我不懈的追求。扎根于农村,我无怨无悔;献身教育,担起教书育人的重担,更是我执着奋斗的的追求。
走上教师岗位转眼已有9个春秋,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只是一名平凡的、普通的青年教师。当我把点点滴滴的辛勤的汗水化为浇灌花朵的雨露时,我惊喜地听见了花开的声音。整天和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打交道,让我自己的心灵得到了洗涤。在我的教育关怀下,孩子们一天比一天懂事,思想一天比一天成熟,也使我在教育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为了教育事业,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一、爱岗敬业,不断进取
每当节日里,收到学生祝福的贺卡时,心中感到无限的欣慰和自豪。回顾自己这几年的点点滴滴,我认为教师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敬业、奉献。敬业是一种精神,绝不能把它看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天职,让学生成人是我的义务,让学生成才更是我的责任。有德无才难成事,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学生不信服你,教学效果便可想而知。所以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业务,努力学习教育理论。工作业余时间,我自费订阅了《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教学方面的报刊杂志,边学边记。尤其在这个“无纸化办公”逐渐成为时尚的时候,积累书面资料老师们已不再注重。但是我认为电脑不可能完全代替纸张,因为我每当翻阅一本本积累的资料时,那就是一种精神的食粮。更为我的教学成长铺垫了基石。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当一名出色的语文教师是我努力的方向。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不断的抓紧时间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学,向不同教课风格的教师学,向名师学,辩证地用好“拿来主义”,在不断“变化”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品味。不断地进行反思。如果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那么反思就更辛苦了,在反思中我阅读了大量的理论著作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因为反思,我学会了质疑,我提倡学生向课本挑战,向教师挑战,超越自己,超越教材促使我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课堂上,我通常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多一点知识消化反馈的余地,多一点进行活动表现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环境,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和时间,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学习,在参与中发展。
我积极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放过任何一次实践的机会。今年4月份,我就和本校的几名语文教师一起到合肥市南国花园小学参加了华东地区首届“经典诗文诵读”教学研讨大会。虽然时间很紧,一天下来,坐得腰酸背痛,记得手臂发麻但我的精神是愉悦满足的,因为这样的机会对于向我这样的一位农村教师太难得了,它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大师们的语言功底,教学艺术。乃至他们展现的新理念,新方法真是让人获益颇深。当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名师的独特的个人教学魅力,回校后,我以这次听课为契机,给全乡教师进行了汇报,并为全乡教师上了观摩课。课后,看到同事们、学生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工作中虽历尽辛苦,但一路行来,我也取得了一丁点成绩,在这几年中,我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区级一等奖,2007年获裕安区“教学能手”,辅导学生作文竞赛多次获区级奖彰,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今年,我与学生编导的校本剧《早》获区级二等奖。
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回首来时路,自己洒下的不仅有汗水还有泪水,正如一句话所说“付出越多,收获就越多”。
二、心中有爱,花开不败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作为教师,我深深地理解这句话的分量。从教这些年,我怀着一颗对学生赤诚的爱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九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众所周知,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尤其是现在孩子处在很不稳定时期。有些学生你说轻了他听不进去,说重了他又反感,也有个别学生明知老师对而不听,工作难度相当大。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我总是早晨第一个到校,晚上与学生一起放学,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由于班级学生多,情况也就复杂起来,心理需调整的,学法需改进的,身体要注意的……我总是一个一个与学生悉心交流,深入了解情况。有些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我就经常与之保持电话联系,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住址、家庭情况、性格、学习成绩、我都了然于胸。
譬如我班王成苗同学品学兼优,平时爱说爱笑,爱跳爱闹,天真烂漫,花季少女的所有美丽都集中在了她的身上。忽然有几天,她像霜打的树叶,萎靡不振,有时竟然悄悄地流泪,于是我带着这些不祥去了她家。她爷爷告诉我一切:父母为了生计去上海打工,孙女想妈妈快疯了。到了晚上,一个人站在门口发呆、哭啼,夜里经常说梦话“妈妈回来了……”。后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身为班主任的我就经常和她交心:“妈妈为了爱女儿,才不得不出门挣钱。班上,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学有十七个,他们以前也像你一样想念父母,现在已渡过了那段灰暗的时光。我想你很坚强,一定能挨过这段日子,只要你能振作起来,还能像往常一样热爱学习,有说有笑,我保证每一个星期五散学时,手机给你和妈妈通一次电话,每个月给你一次视频上和爸爸妈妈聊天的机会,你愿意吗?”王成苗同学重重地点了点头。以后的日子,每当我发现她有些想念亲人的表现,我就邀一些同学和她一起玩,有时还骑车带她出门兜兜风,看看风景,让她感受到师爱就是母爱,妈妈就在自己的身边。老师一缕缕爱的阳光终于融化了这位同学心里的坚冰,现在的王成苗又是以前的她了。为此,我将如何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向领导班子作了汇报。今天我校已开通留守“儿童工作站”,每周一下午留守儿童都可以与远在外地的父母通话交流,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平时的工作中据我调查,学生喜欢渊博知识型的老师只占31%,而喜欢具有师爱型的达到53%,他们期望自己的老师温和、可亲、具有爱心。这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意义已远不在于其本身,而是更要作道德的化身,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工作中我发现很多老师对学生很少关注,要求严厉,处理问题严肃,但学生往往从而不服,甚至还走向反面,形成逆反心理,出现了许多“治不了”的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冷静的分析,我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在学生那里生效,那种不顾学生感受,压抑学生个性,恨铁不成钢都江是急于求成而非真正的爱,只有那种润物无声的爱,无痕的爱,才是学生更能接受的爱,越是特殊的学生,越是需要这种爱。工作中我从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打骂学生,把理解学生放在首要位置。遇事更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方面考虑问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到做到。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愿在这片热土中播撒爱心!不管漫长的路上荆棘丛生或是布满沼泽,我都将信心百倍的去挑战,扎实工作,全心全意的付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用真心和爱心谱写园丁新乐章。
三尺讲台,是我永远的舞台——无悔的选择,不懈的追求!
2009年6月30日
(责任编辑:沈孝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