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学生园地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狮子岗乡中心学校欢迎您的访问! 今天是:   
名师风采
网站调查  
  正在更新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学校 > 教子有方
什么是引导式教育?
编辑日期:2010-3-16  作者/编辑:沈孝永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什么是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设法和孩子一起发现和运用其内在潜能的沟通方式。其前提是相信并依靠孩子的内在潜能,作为教育者的父母,需要具有和孩子一同感受和面对问题的立场以及高质量且具有建设性提问的能力。
    “引导”初始于20 世纪90 年代的美国。当日本社会因NEET(啃老族)的出现而大伤脑筋的时候,“引导”成为其解决方法之一很快在社会上盛行起来。没有热情的孩子,没有指令就无法行动的孩子,无法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耐性、无法过正常人生活的孩子……
    最初,“引导”是在家长和老师们这样的担忧中盛行起来的。

    引导式教育的基本态度

    父母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呢?
    第一,父母相信孩子自己拥有前进的能力。他们认为,即使是不做指示或命令,孩子们也能自己行动起来。
 
    第二,杜绝指责和抱怨,要建设性地看待问题。

    引导式教育必须坚持的三原则

    原则1: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里的“无限”可以理解为“数不胜数”。但人总是习惯性低估自身的能力,常常认为“我不可能做到”——这是不敢挑战——或者“以后有时间再做吧”,用这样的理由来拖延时间。父母相信孩子的各种可能性,并激励着孩子。
    原则2:答案不在父母那里,而在孩子身上。
    这里的“答案”是指孩子的“可能性和能力”,也就是说,“相信孩子能做好”。很多人一提到教育,就认为是拥有正确答案的父母或老师来指导孩子。孩子从小就开始跟大人学习各种知识和技巧,掌握生活的方法,没有得到教育就无法成长。但只是接受指导的孩子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要想充分发掘孩子所拥有的可能性,就必须以孩子自身的“愿望”为前提。人只要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即使没有人指挥也能主动行动起来;一个人没有想做事的愿望,即使 是派给他再优秀的指导者也是没有用的。
    原则3:父母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找出答案。父母该做的不是指示孩子该怎么做,而是帮助孩子拥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并付诸行动。这里的关键就是孩子自己能做到多少。

(来源:京翰教育中心   责任编辑:沈孝永)
 
版权所有:狮子岗乡中心学校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