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
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民风、世风,皆起于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道染缸。
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宁,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为了家庭的和睦美满,我们每一位家长理应承担起家庭教育的神圣使命。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每天都在自己的眼中留下父母的形象。拿出孩子用心灵拍摄的“照片”看一看,有些父母的形象是光辉的,高大的;但也有一些父母的照片不那么“光辉”,不那么“高大”。
过去,农民的儿子看到父母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洒大地,自己便学会了吃苦耐劳;老百姓的女儿每天看到母亲缝补浆洗,日夜操劳,便学会了关心体贴,勤俭持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这样“润物细无声”。
还有一些年轻的父母,一下班回家便只想着疯狂地娱乐,有的甚至每晚把饭桌当牌桌,把客厅当赌场,全然不顾在一旁做作业的孩子。难怪有些孩子形成了“享乐至上”的人生哲学,不想学习,不思进取。这些能都怪孩子吗?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这样“润物细无声”。
当我们指着孩子的鼻子,大喝“你给我看书去,不许看电视”时,自己却靠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不时发出开怀的大笑,这能让孩子安心看书吗?
当你自己一边玩着麻将一边指责孩子懒惰、贪玩、不刻苦时,你想没想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有的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半躺在沙发上,两脚放在茶几上。你注意观察一下,这很可能就是他爸爸坐沙发的姿势!
孩子的目光像永不停息的雷达,每时每刻都在注视着大人的言行举止。孩子自身也每时每刻在模仿着大人的习惯行为。
你想让孩子做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先做什么样的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的言谈举止反映的正是家长的形象。
家长自身的行为在家庭教育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不要以为只有家长有目的同孩子谈话时才是教育孩子。家长在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教育着孩子。家长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和来客握手,怎样对待朋友和坏人,说话时的表情和举止,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不过我们自己不注意罢了。
(来源:要中考网 责任编辑:沈孝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