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学生园地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今天是:   
名师风采
网站调查  
  正在更新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研活动
“国培”播春风,“送教”结硕果
——记裕安区“国培(2015~2016”)“研课磨课”活动
编辑日期:2016-4-25  作者/编辑:沈孝永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国培”播春风,“送教”结硕果

——记裕安区“国培(2015~2016”)“研课磨课”活动

            六安市裕安区狮子岗乡查婆店小学  王立平

 

时值暮春。草木葳蕤,繁花璀璨。

就是这样一个温润、美丽的季节,裕安区“国培计划(2015~2016)”送培送教第二阶段(研课磨课)活动拉开帷幕。因小学语文教师人数众多,故区“国培办”从区内遴选10人,分为五组,赴各乡镇开展活动。活动形式为“同课异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第一课时。即“送教”小组带一节课,各乡镇准备一节课,两节课后开展教学研讨。

我有幸参与了本次“送教”活动。

316日,顺河镇。为了不耽误行程,我15日晚即赶往六安。早上7点准时出发。

春日的清晨,“吹面不寒杨柳风”。透过车窗,乡间小道,青山、绿树、鲜花,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瞬或闪过。我们一行三人沉醉其中。

第一节课,执教的是我们同去的陈俊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让孩子们时而静静地思索,时而妙语连珠,时而埋头于文本,时而笔尖生辉。

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的王欢老师执教第二节课。或许是太年轻,怯场,前十分钟她拘谨着,我也拘谨着。渐渐地,放开了,课堂随即灵动起来。这节课,指导朗读是一大亮点。读着读着,孩子们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季老先生,以至于下课铃响,琅琅书声依然不绝。

在单王乡和韩摆渡镇,参与同课异构活动的同样是很年轻的老师。单王村小学的丁丹老师,知性、感性,对文本的解读既深且彻,对季老先生的人品、文品极其仰慕,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得心应手。课堂上,识字、写字、朗读指导、理解文本,表现可圈可点。韩摆渡镇堰湾小学的王欣如老师,是2015年的特岗教师,上刚才一年多。但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电子白板的使用,都十分娴熟。课堂中,她充分利用六年级孩子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巧点、妙导,从“夹竹桃”到“榆叶梅”,从“乍”到“熏”,从文本到作者,体现了阅读教学“对话”的精要。

最值得一提的是,陈俊老师的三节课,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做到了根据不同的学情,恰当的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不禁让我想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

听完这六节课,也引起了我诸多的思考。

一是“同课异构”这种磨课的形式。“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参与者面对面交流,足以引发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为提高课堂实效,提供了平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纵观这六节课,四位老师在理解、把握教材内容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偏差,重文品、人品感悟,轻文字、语言揣摩;重理解,轻表达。

二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取舍。《夹竹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季老的文字通俗易懂,六年级的孩子读这样的文章,可谓轻而易举。几遍读下来,对文本中着力表现的“韧性”,一览无遗。但文本的表达顺序,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却不能轻易掌握。因此在第一课时中,我们有必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理清文本脉络,并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这样孩子们既弄清了文本的表达顺序,又训练他们的对文本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算得上是一箭三雕。

三是阅读课堂上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那么我们如何用好这个“例子”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呢?首先得找准训练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我们的训练点其实就藏在“对话过程”中。识字、写字、读书指导、语感能力、概括表达能力等好习惯的培养,都应该在“对话”活动中进行,且每一个活动都应该有目标,有结果。其次是训练要深入。如陈俊老师教学“叶影参差”,一同学读错了“参差”,第一遍纠正后,她依然是错的,第三遍还是错的,同桌帮助,再请一位小老师教读,整整十遍,这孩子终于读正确了,下课时我走过去,指着黑板上的“参差”让小姑娘读,正确且声音清脆悦耳。又如他教学《夹竹桃》第四自然段“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孩子们对句子的重音和停顿把握不准。陈老师没有放弃,先是范读,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感悟,再让他们自由练习,直至读好。课堂上有了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想不提升都难啊!

四是教师们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每到一个乡镇,中心学校的分管领导全程陪同。参加活动的多半是青年教师,表现都很抢眼,观课时认真听记,交流时积极发言。在单王乡,几乎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既有深刻的感悟,也有新颖、独到的做法。表现出他们对教学业务的深入钻研和对提升教学能力的渴望。

 

从韩摆渡镇回来的路上,春雨正酣。车窗外,一片片竹林跃入眼帘,细长的竹竿随着春风在细雨中翩翩起舞。竹林中,一根根尖锥似的竹笋,披着棕绿的嫩衣,在春风中微笑,在春雨中拔节。

 
版权所有:狮子岗乡中心学校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 IE6.0以上版本浏览器)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